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球场蛋碎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球场蛋碎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2014年世界杯在“足球王国”巴西展开较量,决赛中阿根廷对阵德国,最终凭借格策在加时赛中的进球,德国队击败阿根廷,第四次加冕桂冠。在决赛中战胜阿根廷,德国队第4次夺得世界杯冠军,追平了意大利。
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3点,2014巴西世界杯决赛,德国通过加时赛1-0击败阿根廷夺冠,第113分钟,替补登场的格策完成绝杀
德国第4次夺冠追平意大利:在决赛中战胜阿根廷,德国队第4次夺得世界杯冠军,追平了意大利,巴西以5次夺冠继续领跑。德国队第8次杀入世界杯决赛,4次夺冠4次亚军。为了这个世界杯冠军,德国人已经等待了24年,他们上一次在世界杯上夺冠还要追溯到1990年。
德国打破魔咒:历史上在南美举行的4届世界杯,南美球队最终都成为了最后的冠军,这一次,德国终于打破了“欧洲球队从未在南美夺冠”的魔咒,在巴西举起了世界杯冠军!
克洛泽谢幕:这是36岁的克洛泽世界杯谢幕战,K神4次参加世界杯,打进了16球,已经超越罗纳尔多封神,这是克洛泽第24场世界杯比赛,距马特乌斯的25场只差1场。
德国幸运的倒霉蛋:在赛前的热身赛上,赫迪拉不幸拉伤了小腿肌肉,小将克拉默幸运得到首发出战的机会,这是23岁的门兴中场本届世界杯第一次首发,但他只踢了31分钟就因为被加雷撞伤而被换下,太倒霉了!
巴西世界杯171进球平纪录:格策在加时赛上的进球,是本届世界杯第171粒进球,追平98法国世界杯的进球数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届疯狂的世界杯!
梅西距封王只差1步:职业生涯拿奖拿到手软的梅西只差1个世界杯冠军的奖杯,跳蚤距封王只差1步,尽管尽管他拼到呕吐,尽了全力,但也只能看着德国人加冕。
感谢邀请。2014年足球世界杯决赛在巴西的马拉卡纳球场举行,决赛是由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对决由穆勒、克罗斯等球星领衔的德国队,夺取最终的冠军。
两队经过90分钟的常规比赛鏖战,最终双方0比0战平进入加时赛。在加时赛后半段接近结束时,由德国替补上场的格策最终打入一球,从而领先阿根廷最终夺取了2014年世界杯决赛冠军。总体来看,德国队的前锋线、中场线、后卫线三线实力相较于阿根廷都比较均衡,外加门将位置有诺伊尔这位定海神针,最终凭借团队的精诚合作击败了阿根廷队,也让梅西错失了封王的最佳时机。这也许就是足球的魅力,毕竟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,最终的胜利还是要依靠团队合作,这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适用的。
德国队在2014年巴西世界怀决赛中,凭借格策在加时赛103分钟的进球,以1:0战胜阿根廷队,第四次获得世界杯冠军。德国队在2014年足球世界杯中,先后以4:0胜葡萄牙,1:0胜法国,7:1胜巴西。
2014年足球世界杯冠军是德国队。
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决赛场上,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加时1比0战胜阿根廷夺得冠军,马里奥·格策第113分钟上演绝杀。 阿根廷、荷兰、巴西获得第2至4名。
不管是高远球还是吊球,击球点都是比较高的,属于主动球。如果选择的击球点比较低,在腰部上下的位置呢?这就需要使用到后场底线抽球。
底线抽球对于后退步法不是很灵敏的选手来说非常实用,没有取得高位击球,用抽球来过渡,不至于让自己陷入被动状态。
- 正手底线抽球 -
底线抽球的动作和平抽球很近似,不一样的是在步法以及肘关节方面。如下图:
↑正手底线抽球动作↑
正手底线抽球的动作中,需要注意的是:步法、击球点和肘关节。
1、步法:
还记得在后场步法中我们说过后场步法中除了跳步之外,还有一个跨步击球步法,就是针对后场抽球的,步法动作如下:
↑启动步+后交叉步+跨步↑
在这个步法中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步,向后跨步时,脚尖是朝向侧后方(击球的位置),而不是朝前。这是唯一和其他后退步法不一样的,也是业余选手经常犯的错误。
↑李宗伟的步法及脚尖方向↑
脚尖朝侧后方的优势:①将击球点放在身体的侧方位,而不是前方,这样就减少了移动的距离,快速到达击球位置;
↑一个交叉步+蹬跨步快速到达击球位置↑
②将身体前的空间让开,有更大的角度去击球,可以选择抽斜线或者是抽直线,而不会被自己挡住击球的角度。如下图:
↑底线抽球时的位置↑
2、击球点:
击球位置在身体侧方,击球点的位置就非常重要,尽量与身体平行或靠前,如果靠后不仅发力不畅,而且会限制了回球的角度。
↑击球点靠后,发力和角度都受限制↑
↑击球点与身体平行或在靠前↑
3、肘关节:
正手被动抽球时,肘关节的动作非常重要,可以说是发力的关键所在。试想,如果你直接伸直手臂去击球,只能以后手腕的抖动击球,力量是很小的。
所以,今天我们要详细介绍“引肘”这个概念。引肘分为三个步步骤:
①肘关节后引
肘关节向后引导,强调的是肘关节在前引,而小臂随后移动,有点近似扩胸运动的感觉。动作如下图:
侧身之后,肘关节就抬高并向后移动,使大臂和小臂形成的平面平行与地面。
②小臂后倒、外旋
肘关节向后移动其实属于击球前的准备动作,下一步则是小臂向后倒,自然外旋,将肘关节内侧亮出来,属于引拍动作。手腕由持拍立腕状态,变成伸展状态,方便曲收发力。如下图:
↑小臂后倒外旋,肘关节在前↑
③锁肘击球
小臂的后倒和外旋完成后,肘关节在前,小臂在后,此时锁肘,利用小臂内旋发力带动手腕击球。小臂有外旋状态向内转动,手腕则是有伸展向曲收变化。如下图所示:
↑小臂后倒外旋,然后内旋发力↑
↑手腕有伸展到曲收↑
以上就是“引肘”的动作要领。简单的理解为:①展胸:肘关节向后引;②后倒:小臂后倒,肘关节在前;③锁肘:小臂伸展,内旋发力击球。引肘动作规范正确,是正手后场被动球发力的关键。
※:在后场抽球的时候,有时候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将球回到对方的后场底线,此时我们可以借用腰腹转动之力。如下图:
↑腰腹转动↑
侧身移动到击球后的转身,腰腹会产生力量,可以借助该力量将球击的更远,增加过渡的时间和难度。
总结:
在正手底线被动抽球时,我们需要做的是:
1、采用向后跨步移动,使前脚尖朝向侧后方;
2、让击球位置在侧身之后的身体前方,而不能太靠后;
3、击球前引肘,利用小臂后倒之后的内旋发力,以及肘关节的曲肘到伸肘的发力,在加上腰腹转动之力,让球的飞的更远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球场蛋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球场蛋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